http://gx.news.cn/2022-07/21/c_1128850412.htm
7月8日至11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現美傳播美 文化傳播賦能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融水苗族自治縣,通過實地調研的方式探究電商助農效能,學習基層黨組織建設經驗以及拍攝鄉村振興題材微電影,多方面了解融水鄉村振興建設情況,發現苗鄉建設之美,傳播鄉村振興之美。

暑期社會實踐隊合照
7月8日,實踐隊來到夢嗚苗寨體驗非遺制作工藝,了解蘆笙、苗銀、苗族織錦和亮布等非遺文化的發展歷程及傳承情況。

夢嗚苗寨夜景
在苗族銀飾非遺體驗館內,精美的銀飾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苗銀鍛造技藝傳承人馬貴兵介紹,銀飾的制作要經歷鑄煉、錘打、拉絲、搓絲、掐絲、鑲嵌加固等程序,才得以形成一件精美的苗族銀飾。

苗族銀飾
蘆笙非遺手藝人馬貴光是家族制作蘆笙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他從18歲開始學習制作工藝,距今已有26個年頭。馬貴光用蘆笙向師生們演奏了幾首獨具苗族特色的樂曲,并熱情地向同學們介紹蘆笙選材、制作和調裝的流程。
師生們還觀看了當地織錦和亮布的制作過程,精巧的織布機和獨特的錘布工序讓同學們眼前一亮。這些古老、質樸、美麗的手工技藝在大山的苗寨中代代延續,成為融水苗鄉獨特的風景線。

融水苗族自治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展示區
實踐隊走進融水苗族自治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參觀電商企業品牌展示區、一鄉一品展示區、大數據中心、培訓中心和O2O扶貧體驗館等場地,了解電商服務中心作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的落地與實施情況,與中心工作人員展開交流。

麻洞屯新大門
在新國村麻洞屯,干凈整潔的鄉村、獨具特色的庭院、善良熱情的村民,不僅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們在實踐調研中真切感受到鄉村振興的發展。
此外,實踐隊還走進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與融媒體中心記者面對面交流,了解人員配備、硬件建設、采編播發工作和媒體融合運行等情況。
7月8日,實踐隊進行微電影《苗家的明月》拍攝。《苗家的明月》講述了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畢業的選調生楊寧到融水從事鄉村振興工作的故事。

拍攝團隊合影
在為期四天的實踐活動中,實踐隊一路走、一路學、一路看、一路思,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引領下融水苗鄉的新變化。同學們表示受益匪淺,今后將加強專業學習提升自我,以實際行動書寫時代華章,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