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w.news.cn/2022-07/06/c_1310638231.htm
?團隊攻克了高原條件下世界上最大管徑、單管最大方量混凝土頂升難題,順利完成全部弦管的混凝土灌注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林凡詩?黃慶剛
6月6日,跨徑600米的廣西天峨龍灘特大橋主橋拱桁順利合龍,標志著大橋建設取得階段性關鍵成果,將混凝土拱橋跨徑的世界紀錄提高了155米。
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以下簡稱“教工第一黨支部”)黨員陳正,是此次大跨拱橋關鍵技術研究團隊核心成員之一。
這個黨支部,由結構工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三個專業的教師黨員組成。19名黨員中,高級職稱黨員15名,共同組成了廣西大學“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中堅力量,十年來先后完成了一批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特大工程項目技術攻關,在拱橋建設領域屢破紀錄。
藏木雅魯藏布江特大橋,是世界跨度最大、海拔最高的鐵路鋼管混凝土拱橋。2019年,陳正帶領團隊順利將大橋八根弦管管內混凝土灌筑成功,為大橋順利建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混凝土灌注質量,決定著橋梁質量,容不得半點馬虎。為了查看預施工時混凝土灌注情況,陳正帶著團隊爬上離江面近200米的大橋肋拱。施工地點海拔高、風力猛,橋下是雅魯藏布江。“不爬上去,就無法發現問題的癥結,問題便無從解決。”陳正身系安全繩,克服缺氧和高空作業的恐懼,在大風中踩著鋼架艱難攀爬,查看接管和混凝土泵頭安裝情況。
這次經歷讓陳正意識到,高原環境下,要把混凝土調配到最佳狀態,才能保障高質量灌注。高原上早晚溫差大、氣壓低,極易造成混凝土流動性波動大?;炷涟韬陀蒙熬偷厝∮蔑L化嚴重的砂石,砂石表面粗糙有裂縫,給混凝土研發和制備造成了極大困難。
“身為黨員,再困難也必須高質量完成任務。”陳正帶領團隊親自把關每一車混凝土的調配。最終,團隊攻克了高原條件下世界上最大管徑、單管最大方量混凝土頂升難題,順利完成全部弦管的混凝土灌注。
“黨員教師們在學術上勇攀高峰,起到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楊海峰說。
2021年6月28日,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教工第一黨支部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的背后,離不開支部“以老帶新”“以強帶弱”“以教帶學”的優良傳統。
“十年間,我從一個普通教師成長為博士生導師,又擔任了土木工程系主任,我的成長離不開學院老黨員教師的幫助?!比缃?,已經成為學院教師骨干的楊海峰,每當在學術研究上遇到問題,只要向老黨員教師請教,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熱心幫助。
教工第一黨支部有個老傳統——為退休的老黨員教師舉辦“榮休會”。2021年,支部黨員蘇益聲教授退休。在“榮休會”上,他回顧四十余年從教經歷,講述了近幾十年學院的發展開拓史和老一代教師艱苦奮斗的故事。
“不談回報、只講奉獻,老黨員教師艱苦奮斗的事跡和潛心鉆研的工匠精神,時刻激勵著我們,成為我們不懈奮斗的力量?!敝Р考o檢委員應敬偉說。
在老中青傳幫帶下,近年來支部多名黨員榮獲“寶鋼優秀教師”“廣西壯族自治區先進工作者”“廣西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黨旗始終飄揚在學科建設主戰場,激勵著學院向著“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目標挺進。
楊海峰介紹,近年來,教工第一黨支部緊跟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立足于廣西北部灣區域,結合支部黨員的學術特長,組建“民族建筑防災減災技術”和“島礁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等一流學科創新研究團隊,為國家戰略工程和區域重點建設項目提供技術支撐。